華教故事活動
“蝦麵阿姨”深知華教苦 · 每賣一碗麵 1令吉捐華教


楊亞花(中)很開心能與2名兒子一起為華教盡綿力,獻心意。左為小兒子葉家俊及大兒子葉家豪(右)
儘管冠病疫情加劇,生意節節下跌,曾是獨中生,受過華教恩惠的 “Auntie Lora”(楊亞花),在這非常時期更賣力經營和傳承“媽媽的食譜”傳統蝦麵生意時,依舊飲水思源,願意將每賣一碗麵就捐出1令吉善款,捐作支持“華教故事20週年”系列活動經費。
身為華教和華社一分子,她很清楚明白,華教一路走來,有苦有淚,荊棘滿途,慶幸能有華教鬥士元老們的堅持到底,累積華教故事的點點與滴滴,而她希望通過“一碗一元結一緣”概念,即客人吃麵她捐錢的方式,為華教繼續播種傳承,讓華教故事繼續薪火相傳,世世代代,細水長流,集捐活動從10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,目標為1萬令吉。
58歲的楊亞花是檳城人,其母親於1978年在大山腳公埕巴剎以三輪車開始賣麵。 1981年遷至吉隆坡經營(如今總店),1995年尾母親離世後,楊亞花於1996年接手傳承媽媽的食譜傳統蝦麵,那時尚在大眾書局工作。
由於工作難分身,她需經常出國公幹,3年後將生意轉由弟弟接手,直至2008年再接手蝦麵生意,直至最近一兩年逐漸將生意交由2名兒子接管,大兒子葉家豪負責對外市場開拓,有興趣烹飪的小兒子葉家俊(29歲)負責掌廚,家族事業進入第三代。


客人吃麵她捐錢,楊亞花很樂意為傳承華教出錢出力。


非常時期,母子三人協力經營蝦麵生意,拼經濟也不忘為慈善出力。
聽莫泰熙講華教辛酸感觸多
楊亞花與星洲日報分享說,以前辛苦賺來的,如今真好好好回饋。她和2名兒子皆是獨中生,受恩華教,機緣巧合,華教元老莫泰熙老師也是光顧總店整整10年的熟客,每天下午多會報到喝下午茶。
她說,聽過莫老師講述各種華教辛酸與故事,每次都很感觸,她甚至眼泛紅絲說:“莫老師20年來校園巡講華教故事,為傳承華教努力播種,因此莫老師被稱為華教園丁;但是莫老師也老了,未來還有誰傳承華教的故事呢?”
她從莫老師口中得知有3名獨中校友統籌“華教故事20週年”系列活動,她想支持莫老師順利出版“小樹成林”華教書籍和拍攝短片的經費,拋磚引玉號召客人響應義舉,尤其遇上疫情的艱難時刻,仍與華教風雨同路。


“媽媽的食譜” 傳統蝦麵,是楊亞花多年來盡心盡力堅守傳承的味道,延續的家業。


非常時期,母子三人協力經營蝦麵生意,拼經濟也不忘為慈善出力。
助人的快樂勝過千金萬兩
楊亞花長期熱心公益慈善,她也開始講故事,一位住在安老院的70多歲老婦是常客,很喜歡吃她的蝦麵。
“前年,老婦生日,問我能否以每碗5令吉的收價,為老人院準備120碗蝦麵,老婦說想請全院老人家和義工品嚐自己最愛的蝦麵。結果我親自去煮蝦麵,免費請大家吃,大家很開心,我也非常開心。”
她強調,那一次深深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正意義,勝過千金萬兩,讓她更隨緣隨喜,持續做慈善。
迄今,楊亞花與2名兒子經營三家店子,三母子希望透過傳承傳統美食的精神,結合傳承華教的心意,以身作則負起社會企業的責任,回饋教育,即使疫情籠罩,市場淡淡,心與華教依然風雨兼程。
葉家豪盼各界齊為華教出力
“一碗一元結一緣”概念,來自長子葉家豪的點子,葉家豪今年31歲,英迪國際大學與學院(INTI)工商管理系畢業後,如今他負責業務和開發市場。他對記者說,華教向來靠華社資助生存,自力更生,希望這次可以對外主動募捐的方式,從華社擴大至商企業界的凝聚力,包括號召食客支持,一起為華教出力。
“我們分別在蕉賴斯嘉(Taman Segar)好好吃咖啡店總店、蕉賴億國城廣場(EkoCheras)和梳邦再也Main Place Mall廣場分店的付款櫃檯擺放樂捐箱,另在餐桌置放小站牌,訂製200件“華教好好講故事”T卹,部分給員工穿上在門市宣傳,其餘180件回贈感謝樂捐100令吉或以上的熱心客人。”
“我們也獲得檳城駱駝牌生抽廠商主動贊助5箱生抽,回贈予樂捐50令吉或以上的熱心人士。活動剛於本月開始,目前也積極通過社交媒體如Autnie Lora Kopitiam臉書推廣活動,一些顧客和朋友也協助宣傳。”


餐桌上放了小站牌,呼籲客人一起響應支持華教義舉。


莫泰熙(左)是常客,因一杯咖啡與楊亞花(左)結善緣,也因莫老師分享一段段華教故事,楊亞花與華教再續情緣。
第三波疫情令生意跌80%
葉家豪說,活動剛開始,剛好遇上第三波疫情,生意從6月逐漸復蘇至今又回跌80%,總店的堂食和外賣各佔50%,其他分店主要60%是外賣,40%堂食;無論如何,為慈善不能遲,全力以赴就是,只盼莫老師可在明年農曆新年前順利出版。
他促請熱心民眾一齊響應此華教善舉,歡迎親臨堂食或致電預訂外賣。
蕉賴斯嘉(Taman Segar)好好吃咖啡店總店:03-91349998;
蕉賴億國城廣場(EkoCheras):03-28567338;
梳邦再也Main Place Mall廣場分店:03-80114760
莫泰熙:華教故事須有人講下去
莫泰熙老師指出,出書拍短片經費約需3萬令吉,該《小樹成林》書籍有300多頁,有50多位作者的文章。
畢生為華教貢獻無數,也為華教歷史的見證者,現已76歲被尊稱為“華教園丁”的莫老師說:“我會老,我會走的一天,華教的故事需要有人講下去。華教工作,人人有責啊!”
莫老師知道楊亞花曾在大眾書局工作,後期常駐咖啡店,兩人結下不解之緣,莫老師慣稱楊亞花為“老闆”,指她一個女人一手撐起全盤家業,能幹的意思。
他也呼籲民眾一起支持“Auntie Lora”蝦麵,一邊也是響應華教善舉。
“華教故事課”20年來育樹成林
“華教故事20週年”是由3位吉隆坡循人中學的校友即傅美華、陳良偉和吳秀雯發起的系列活動,旨在紀念莫泰熙老師校園巡講華教故事20年,每年平均主講100場“華教故事課”,20年來在各地播下5萬顆種子,育樹成林。
同時希望延續黃禎玉老師撰寫的《點燃心中的火種》與《希望火苗點點處》傳遞的華教精神,透過系列活動播下更多種子,宣揚尊重多元文化,也堅守母語教育的精神。












“一碗一元結一緣” 寓意著傳承的精神,一人貢獻一點力量,將華教故事流傳下去。


當您在做好事,身邊也會引來助緣,這是熱心廠商主動贊助給楊亞花,回贈給樂捐50令吉或以上熱心人士的生抽感恩小禮。
作者 : 丘惠萍
文章來源 :
星洲日報 2020-11-24